出处: 邵雍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喜欢 () 热度: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解释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写下了这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下一句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全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作者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 ► 邵雍的诗

猜你喜欢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出处: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喜欢 () 热度: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出处: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喜欢 () 热度: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出处: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喜欢 () 热度: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出处: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喜欢 () 热度: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出处: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喜欢 () 热度: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

出处: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喜欢 () 热度:

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出处: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喜欢 () 热度: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

出处: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喜欢 () 热度:

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

出处: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喜欢 () 热度: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

出处: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喜欢 () 热度:
山村咏怀赏析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