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喜欢 () 热度: 标签: 感恩父母父母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解释
  汉代士人生存环境的险恶与变幻莫测使人时刻保持戒惧状态,谦虚、谨慎以求保全自我, 从而保证家族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汉代士人们把这种戒惧意识在诫文中转化为对修身养德的强调。此封家书就是经典事例。更可贵的是,马援写这封家书给严敦二侄时,正是他率军远征交趾的时候。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上一句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下一句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全诗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作者
马援

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人,汉族。东汉开国功臣,明德皇后的父亲。新朝末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甚得器重。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迁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册封新息县侯。建武二十五年,讨伐五溪蛮时,因病逝世,时年六十四岁。受人构陷,被光武帝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汉章帝时,得以平反,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忠显佑顺王”,位列武庙七十二将。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 马援的诗

猜你喜欢

一行归雁无书信,倚尽斜阳不下楼。

喜欢 () 热度:0℃

一朝辞父母,托身游侠儿。

喜欢 () 热度:0℃

昔我怀父母,初鸣即晨兴。

喜欢 () 热度:2℃

弱冠失父母,门户一线悬。

喜欢 () 热度:0℃

故园书信久荒凉,愁对西风见雁行。

喜欢 () 热度:0℃

高门多积庆,父母喜俱完。

喜欢 () 热度:0℃

须臾江净霞帜飘,不闻人语闻鸣桡。

喜欢 () 热度:0℃

二月江山丽,三巴书信希

喜欢 () 热度:0℃

能识乾坤均父母,可令兄弟独颠连。

喜欢 () 热度:0℃

丰谍未艾,闻人閒作。

喜欢 () 热度:0℃
诫兄子严敦书赏析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时倍感亲切。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同一称谓反复出现,固然可使被称者自感受到重视,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选用的这一称谓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则用字,如果“尔”“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