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的诗词作品(共732篇)
- 题春江渔父图
- 题苏武牧羊图
- 送僧归日本
- 白头吟
- 将进酒·将进酒
- 鸿门会
- 舟次秦淮河
- 题二乔观书图
- 西湖竹枝歌
- 【双调】夜行船 吊古
- 易水歌
- 摘瓜词
- 妲己图
- 苏台竹枝词一十首
- 吴下竹枝歌七首
- 押国宝使
- 舒刺客
- 玉蹄驹
- 生合欢
- 城门曲
- 洪州矮张歌
- 杞梁妻
- 吴钩行
- 钟离春·钟离春
- 湘灵操
- 鸣筝曲
- 平原君
- 皇娲补天谣
- 绿衣使辞
- 长门怨
- 咏石榴花
- 龙王嫁女辞
- 大难日
- 周郎玉笙谣
- 别鹄操
- 精卫操
- 荆钗曲
- 大唐公主嫁匈奴行
- 虞美人行
- 丽人行
- 贸丝词
- 梁父吟
- 望洞庭
- 焦尾辞
- 盐商行
- 吴农谣
- 贫妇谣
- 存与篇
- 花门引
- 【中吕】普天乐_十月六日,
- 览古四十二首其四十二
- 买妾言
- 自君之出矣二首
- 春波曲
- 冶春口号七首
- 漫成五首
- 髯将军
- 慈母爱
- 答倪生德中来韵
- 三使相
- 碎玉杯
- 张颢刺客
- 西湖竹枝歌九首
- 老奴
- 绿珠词
- 焦仲卿妻
- 题逸乐子卷
- 感时一首
- 十七日过无住庵,因留题签上人半云轩
- 题朱蓬峰梦游仙宫殿,明日偕见西辨章进凝香
- 金盘美人
- 青虫
- 姚家有牙将
- 断腕楼
- 宦官妾妇词
- 新店民
- 送史才叟迁上饶吏,代冯元赠
- 双飞燕调
- 题子昂五花马图
- 题谢氏一勺轩
- 用苏昌龄韵,赋李紫筼白云窗
- 题夏氏槐梦杆
- 联句书桂隐主人斋壁
- 罗敷辞
- 拟战城南
- 铁骨搭
-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四三蛇长
-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十三喻西蜀
- 朱邸曲
- 黄花词
- 吴宫燕
- 补梁毗哭金辞
- 铜雀妓
- 借南狸
- 丈人乌
- 饥不从虎食行
- 君马黄
- 安乐公主画眉歌
-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五犀之穷
- 荆卿失匕歌
- 小游仙其四
- 三阁词其一
- 忆昔
- 商人妻
- 芝秀轩词四章其一
- 桃花犬
- 侯庶叹
- 虎丘篇
- 燕燕步踽踽
- 菖蒲花辞
- 春草轩辞
- 老姑投国玺
- 凤皇曲
- 览古四十二首其三十
- 真仙谣
- 崆峒子浑沦歌
- 小游仙其六
- 楚妃曲
- 芝秀轩词四章其三
- 武氏剪甲词
- 芝秀轩词四章其四
- 将进酒
- 西湖竹枝歌其四
- 七哀诗
- 独酌谣
- 六客诗其五
- 两鹁鸪为颜氏妇赋
- 寿岂诗
- 三阁词其二
- 眉怃词
- 太山高
- 金山孤凤辞
- 六客诗其二
- 慈鸡田
- 大暑宴朱氏玉井香赋诗
- 傅道人歌
- 赵大年鹅图
- 冰山火突词
- 六客亭分题送赵季文知事湖州
- 奉题子昂骝马图
- 古观潮图
- 月氏王头饮器歌
- 六客诗其三
- 句
- 射罴行
- 凤皇石
- 烽火辞
- 大树歌为冯渊如赋
- 桑阴曲
- 自题铁笛道人像
杨氏一族原居枫桥(今属绍兴诸暨),杨维桢曾祖杨文修,字中理,乃宋代名医,人称杨佛子,著有《医衍》、《地理拨沙图》。后杨氏卜居全堂,全堂东
南有桐冈山,西南有鲚鲤尖,村中有池名泉塘,村以池名,谐音全堂,池旁卧有铁崖山,“因岩石呈铁色而得名”,今人俗称小山头。
母亲李氏,“梦月中金钱坠怀,而生维桢”。兄弟三人,维桢居中。维桢生于元贞二年(1296),之所以号铁崖,因其父杨宏在铁岩山麓筑楼,红楼植梅百株,楼上藏书万卷,并将梯子撤去,令其与从兄杨维翰(1294~1351,字子固,号方塘,元末画家)专心攻读,每天用辘皿传食,苦读五年, 时人称其为“杨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杨维桢自幼颖悟,能“日记文章千言”,黾勉读书,为增见识,少时又游学甬东。
泰定四年(1327)中进士,任天台县尹,因依法惩治作恶县吏,遭奸吏报复被黜。继任职钱清盐场司令,因请求减轻盐税不允,决意投印去官,方获准减额三千,但以忤上故,十年不获升迁。元修辽、金、宋三史,他作“正统辩”千言,总纂官欧阳玄赞叹:“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后调任江西儒学提举,因交通受阻,未成行。值兵乱,浪迹浙西。张士诚据浙西,屡召不赴,戏答:“江南处处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后张士诚令其弟张士德上门求教,杨维桢站在元政府立场修书一封,臧否张士诚。信中责备张士诚“铨放私人不承制,出纳国廪不上输”,骂他自选官吏,不缴粮食,确为实情。此外,指出张四个优点“兵不嗜杀,闻善言则拜,俭于自奉,厚给吏禄而奸贪必诛”,以及四个缺点“是非一谬,黑白俱紊”,将帅、守令、亲族等“为阁下计者少而身谋者多”,“狃于小安而无长虑”,“身犯六畏,衅阙多端”。预言他“不有内变,必有外祸”。
杨维桢后以冒犯丞相达识帖睦迩而徙居松江(今属上海市),筑园圃蓬台。门上写着榜文:“客至不下楼,恕老懒;见客不答礼,恕老病;客问事不对,恕老默;发言无所避,恕老迂;饮酒不辍车,恕老狂。”在松江时与张堰杨谦、廊下陆居仁、吕巷吕良佐等交往甚深,吟咏唱和,诗赋相乐。吕良佐倡设“应奎文会”,他为主评,与天下文人墨客切磋诗文,一时天下学士慕名前来赴会者,不可胜计。他又周游山水,头戴华阳巾,身披羽衣,坐于船上吹笛,或呼侍儿唱歌,酒酣以后,婆娑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其父筑室铁崖山中,环绕书楼种梅花数百株,聚书数万卷,。登藏书楼后去掉梯子,如此读书5年。从政后,益聚书。如收藏有《太平纲目》20策、《洞庭杂吟》50卷,《琼台曲》、《历代诗谏》200卷等诗文集。藏书印有“廉夫”、“杨廉夫”二印。值兵乱,浪迹浙西山水间,晚居松江。明初,朱元璋召他修书,作《老客妇谣》诗以拒绝。诗学李贺,明初有人称其为“文妖”。工行、草书,书风炯异于时人,传世书迹有《城南唱和诗卷》、《真镜庵募缘疏卷》、《张氏通波阡表卷》、《游仙唱和诗册》等。
明太祖派翰林詹同奉印登门召其纂修礼、乐书,婉辞不去,答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耶”,以明不仕两朝之意。为躲避官府,回到家
乡全堂。兵丁追至,路遇,杨维桢将紫暘宫念作柴汤官,兵丁以其不识字,任其自去。洪武三年,再被有司敦促,无奈赴京,赋《老客妇谣》一首再明不复出仕。抵南京,见朱元璋,奏称:“陛下竭吾所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留京百有一十日,俟所修书叙例略定,即乞归家。朱元璋碍其名望太大,不敢过于勉强,行前宋濂赠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至家,易箦,急撰《归全堂记》,掷笔而亡。曾做绝命诗:“昨日追随阿母游,锦袍人在紫云楼。谱传玉笛俄相许,果出金桃不外求。”史载杨维桢葬于松江干山,与好友钱惟善、陆居仁合称三高士墓。干山位于松江县西北机山东,相传干将曾铸剑于此,故名。另据今全堂村人相传,杨维桢当葬于桐冈山,惜无史可查。死后,宋濂为他写了《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