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的诗词作品(共595篇)
- 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 过阴山和人韵其三
- 过夏国新安县
- 庚辰西域清明
-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
- 怨浩然
- 太阳十六题其八杀人剑
- 西域河中十咏其二
- 西域河中十咏其十
- 过阴山和人韵其二
- 过金山用人韵
- 过天山和上人韵二绝其一
- 戊子继武川刘抟霄韵
- 蜡梅二首其一
- 和移剌继先韵二首其一
- 怀亲二首其二
-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其一
- 夜坐弹离骚
- 西域河中十咏其七
- 西域河中十咏其一
- 赠万松老人琴谱诗一首
- 万寿寺创建厨室上梁文其二
- 过阴山和人韵其四
- 槐安席上和张梅韵
- 赠五台长老
- 和松月野衲海上人见寄二诗其一
- 蜡梅二首其二
- 又和仲文二首其一
- 西域家人辈酿酒戏书屋壁
- 慕乐天
- 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五首其三警世
- 题黄梅出山图
- 黄龙三关颂其三如何是上座生缘
- 太原修夫子庙疏
- 太阳十六题其十六降句之二
- 补大藏经板疏
- 太阳十六题其十三透脱不透脱
- 天德海上人寄诗用元韵
- 过覃怀二绝其一
- 过覃怀二绝其二
- 弹广陵散
- 蒲华城梦万松老人
- 和冲霄韵五首其二
-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十首其八
- 和武川严亚之见寄五首其三
-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其五
- 游河中西园和王君玉韵四首其三
- 和琴士苗兰韵
- 过沁园
- 过济源登裴公亭
- 西域河中十咏其三
- 西域河中十咏其四
- 西域河中十咏其九
- 西域河中十咏其五
- 寄云中卧佛寺照老
- 外道李浩和景贤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
- 王屋道中
- 和景贤十一首其七感事
- 过青冢次贾
- 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
- 示从智
- 过济源和香山居士韵
-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七
- 谢西方器之赠阮杖
- 鼓琴
- 扈从羽猎
- 和谢昭先韵
- 和刘子中韵
- 送侄了真行
- 和董彦才东坡铁杖诗二十韵
- 和冯扬善韵
- 和秀玉韵
- 狼山宥猎
- 对雪鼓琴
- 和陈秀玉绵梨诗韵
- 和景贤还书韵二首其一
-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其一
-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其二
-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其三
-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其四
-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其八
- 和张敏之鸣凤曲韵
-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其十
-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
- 和林城建行宫上梁文其一
- 云中重修宣圣庙
-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一
- 和移剌继先韵三首其二
- 卜邻一绝寄郑景贤
- 周敬之修夫子庙
- 和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诗
- 送省掾郭仲仁行
- 黄龙三关颂其一我手何似佛手
- 寄简堂头
- 寄东林同参
- 黄龙三关颂其二我脚何似驴脚
- 送燕京高庆民行
-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其七
- 中秋召景贤饮
- 喜和林新居落成
- 题新居壁
- 和移剌继先韵三首其一
- 重修宣圣庙疏
-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五
- 送王璘行
- 寄光祖
- 和许昌张彦升见寄
- 戏刘润之
- 遗龙冈鹿尾二绝其一
- 和景贤赠鹿尾二绝其一
- 请学庵主住翠微山宝林寺开堂出世疏
-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四
- 遗龙冈鹿尾二绝其二
- 请石州海秀首座住文水寿宁寺
- 请聪公和尚住山阴县复宿山疏
- 安庆织万佛疏
- 请旭公禅师住应州宝宫寺疏
- 请定公住大觉疏
- 请奥公住崇寿院
- 戏景贤
- 复用前韵戏呈龙冈居士兼善长诗友二首其二
- 再和世荣二十韵寄薛玄之
- 和润之韵
- 再用前韵二首其二
- 爱栖岩弹琴声法二绝其一
- 和景贤赠鹿尾二绝其二
- 再用前韵二首其一
- 乙未元日
- 送侄九龄行
- 邳州重修宣圣庙疏
- 和金城宝宫旭公禅师三绝其二
- 寄万寿润公禅师
- 德柔尝许作鞍玉辔且数年矣作诗以督之
- 送房孙重奴行
- 和韩浩然韵二首其一
- 寄甘泉慧公和尚
- 用樗轩散人韵谢秀玉先生见惠东坡杖
- 寄倪公首座
- 寄白云上人用旧韵
- 和请住东堂疏韵
- 太阳十六题其二死中活
- 弹秋思用乐天韵二绝示景贤其二
- 从国才索闲闲煎茶赋
- 和韩浩然韵二首其二
- 刘润之作诗有厌琴之句因和之
- 弹秋宵步月秋夜步月二曲
- 请王公住太原开化
- 太阳十六题其十一言无过失
- 西域尝新瓜
- 戏陈秀玉
耶律楚材在金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1190年7月24日)生于燕京(今北京),他出身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耶律楚材是在他的父亲花甲之年出生的,其父曾经说过:“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父亲用《春秋左氏传》中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给儿子起名为“楚材”,耶律楚材身材高大,满面胡须,成吉思汗称呼他为: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
耶律楚材博学多识
明昌二年(1191年)六月,耶律履去世,耶律楚材时年两岁(另有明昌元年及明昌三年去世之说),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受到母亲全面的教育,十二岁时入闾山显州书院,十三岁时学习诗书。
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仕于金朝,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
泰和六年(1206年),根据金朝制度,宰相的儿子能够被赐予省掾之职,耶律楚材没有到任。想要参与科举考试,金章宗询问参与考试之人关于审案的多件事。当时有十七人参与考试,而只有耶律楚材的回答为优等,于是被征召授予掾职,后任开州同知。
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南迁至汴京,耶律楚材之兄耶律辨才、耶律善才均随行。而耶律楚材留在中都,被留守燕京的丞相完颜承晖任命为左右司员外郎。
耶律楚材匡佐蒙古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据格鲁塞《草原帝国》记载:“占领北京后,在愿意支持蒙古统治的俘虏中,成吉思汗选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命为辅臣。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
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任中书令(宰相)。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
耶律楚材忧愤而卒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三十年,多有襄助之功。皇后脱列哥那称制时,因屡弹劾皇后宠信之奥都剌合蛮,渐被排挤。
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五月十四日(6月20日),耶律楚材悲愤而死,享年五十五岁。“砥柱中流断,藏舟半夜移”,消息传出,倾国悲哀,许多蒙古人都痛哭,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汉族的士大夫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著的契丹族政治家。大蒙古国数日内不闻乐声。正如其同时代人暮之谦在《中书耶律公挽词》中所言:“忽报台星折,仍结薤露新,斯民感天极,洒泪叫苍旻。”
耶律楚材死后,乃马真后遵照其遗愿,将他的遗体运回燕京故里,安葬在耶律楚材生前非常眷恋的玉泉山下的瓮山泊(今昆明湖)之滨,与先于他去世的夫人合葬。并为其建庙立像,仪式极为隆重。
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 耶律楚材关于雪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燕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蝉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静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路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勤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绿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梅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梦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菊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家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海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爱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笑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夏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桃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桥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荷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莲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秋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树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柳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茶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春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夜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明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虎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雨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松的诗句
- 耶律楚材关于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