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班固高帝求贤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

喜欢 () 热度: 标签: 相国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解释
  汉高祖刘邦懂得任用人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得天下以后,要巩固封建统治,使天下长治久安,就要有贤才作为辅佐。本文是他在全国范围内征求贤才的一道诏令,他以周文、齐桓自许,用古代贤士期待今人,表现他的存心王霸和求贤若渴的心情。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上一句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全诗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作者
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 班固的诗

猜你喜欢

侍中崔光为执笔,相国之第为之开。

喜欢 () 热度:0℃

侍郎诚意之子孙,亦统御史风宪存。

喜欢 () 热度:0℃

便门将渡楼船津,御史欲以血污轮。

喜欢 () 热度:0℃

诗笔韩黄万丈光,湘乡相国故堂堂。

喜欢 () 热度:2℃

相国寺前灯似昼,南薰门外天如水。

喜欢 () 热度:0℃

从此青宫有所归,一语胜他千御史。

喜欢 () 热度:0℃

我慕凌御史,仓卒当绝吭。

喜欢 () 热度:0℃

舍宅尚传裴相国,移家曾住赵工孙。

喜欢 () 热度:0℃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

喜欢 () 热度:0℃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

喜欢 () 热度:0℃
高帝求贤诏赏析

  《高帝求贤记》一文虽然短小,却清楚地说明了诏令求贤的原因、目的和方法。  刘邦起自布衣,对士人多有轻侮。但由于他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认识到的天下多有赖于士人,为此他统一天下后,要治理天下,就急于寻访贤能之人,心情十分急迫。尽管此诏书是在刘邦在位晚年发布的,但这封诏书毕竟奠定了西汉的基本国策,功不可没。西汉大量贤士得到重用是在武帝宣帝时期。但是,要追溯西汉王朝的求贤历史,还要从这封诏书开始。  高帝刘邦求贤的根本目的,自然是为了使自己的统治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高帝之所以求贤,则是因为他从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