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喜欢 () 热度:0℃ 标签: 所以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刑赏忠厚之至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嘉祐二年(1057年)应礼部试而写的文章。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此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

诗句的注释

所以(suǒ yǐ ) : 因此、因而。常与「因为」连用,表示因果关系。《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近是以,因此,因而用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上一句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下一句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全诗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所以重威惠,所仰抚惸嫠。

喜欢 () 热度:0℃

所以得自然,宁必万缘缚。

喜欢 () 热度:0℃

瓯闽莫不兴于学,虞芮忘其所以争。

喜欢 () 热度:0℃

惟其全体大,所以四隅无。

喜欢 () 热度:0℃

所以靖节翁,服此黔娄衣。

喜欢 () 热度:0℃

所以遗子孙,买田岂先务。

喜欢 () 热度:0℃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喜欢 () 热度:0℃

由来有诗书,所以能绝俗。

喜欢 () 热度:0℃

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喜欢 () 热度:0℃

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

喜欢 () 热度:0℃
刑赏忠厚之至论赏析

策论是国家向知识分子寻求关于某某问题之对策的一种形式。这篇文章虽然是考卷,却并非应付考试,也没有刻意推测考官喜欢什么,思考的问题也相当深刻。一个看起来似乎很枯燥的题目,作者却说得有声有色,好像早就成竹在胸,完全没有一般试卷的战战兢兢揣摩谄媚讨好之相,就是在平常时刻,风清月白,灵思忽至所得之文,也不过如此。如果不说是策论,读者是想不到它只是一纸试卷的。区区六百言,读起来有青铜之音。苏轼的这篇策论,至今令人激动的依然是它自由思想的魅力。此文曾经引发一个著名的典故,在文中,东坡写道:“当尧之时,皋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