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赵抃和宿硖石寺下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喜欢 () 热度: 标签: 山僧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解释
据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说,赵抃平常性喜山水,晚年致仕,年七十余,还遍游天台、雁荡诸名山。这首诗就是在游宿硖石寺后创作的。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下一句
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全诗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作者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赵抃的诗

猜你喜欢

廛隐寄声求菊本,山僧折简送椒秧。

喜欢 () 热度:0℃

涧道千年桧,山僧手自栽。

喜欢 () 热度:0℃

灵岩之山山木稠,山僧结庵居上头。

喜欢 () 热度:0℃

山僧不虑世,白发也毰毸。

喜欢 () 热度:0℃

山僧衣萝薜,杂以松藓皮。

喜欢 () 热度:2℃

山僧投寺乱松里,山下鸟啼人未起。

喜欢 () 热度:0℃

山僧暝投寺,迢递来清钟。

喜欢 () 热度:0℃

应有山僧来,从君泛春雪。

喜欢 () 热度:0℃

暝投山僧眠,复得清净地。

喜欢 () 热度:0℃

山僧暝投寺,迢递来清钟。

喜欢 () 热度:0℃
和宿硖石寺下赏析

  诗人以短短四句写出淮岸硖石古寺那样一片天地,同时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活动,面对眼前的山寺,虽身未能至而心向往之。  船停泊在淮河岸边的硖石山下,山上坐落着一所古寺。山并不高,但从河底的船中仰视,寺里的古塔却给人“半倚天”之感。硖石一带环境幽静,加上古寺高踞山巅,遂使诗人觉得寺中的老僧,佛性圆足,超脱尘境。舟行是寂寞的,此时舟泊硖石,诗人想到方外老僧,起了探胜造访的念头,他是在舟中纵目眺望,然后登上了河岸,但发现松径边寺庙的栅栏是锁着的,寂无人迹。于是希望变成了怅望,古寺在诗人的心理上愈去愈远了。然而就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