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轼凌虚台记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喜欢 () 热度:0℃ 标签: 存亡盖世而不在乎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暂无

诗句的注释

存亡(cún wáng ) : 存在或衰亡。《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生或死。《文选.潘安.寡妇赋》:「痛存亡之殊制兮,将迁神而安厝。」《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吾今两

盖世(gài shì ) : 才能、成就高出当代之上。汉.项籍〈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

在乎(zài hū ) : ⒈ 在于。⒉ 放在心上;介意。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上一句
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下一句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全诗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存亡未可知,雨馆愁伤骨。

喜欢 () 热度:0℃

岁月都无几,存亡可奈何。

喜欢 () 热度:0℃

鹊为禽之灵智兮,胡蹈机而不知。

喜欢 () 热度:0℃

法明而不苛,可共饰以文。

喜欢 () 热度:0℃

疾痛呼天天岂知,知而不管亦何为。

喜欢 () 热度:0℃

盖世金瓯谱,傅家众笏囊。

喜欢 () 热度:0℃

盖世功名吹剑首,平生忧患浙矛头。

喜欢 () 热度:0℃

忆共游山犹昨日,奄归白昼隔存亡。

喜欢 () 热度:0℃

岂独江湖酬唱者,卷中诸老半存亡。

喜欢 () 热度:0℃

戏马呼鹰盖世豪,废台千载委蓬蒿。

喜欢 () 热度:0℃
凌虚台记赏析

  作此文时,踏上“仕途”只有两年的苏轼,胸间怀着固国安民的宏大政治抱负,主张为政应有补于民,积极进取。但凌虚台的修筑在他看来却无补于民,这与他积极的政治主张相违背,因而字里行间时时暗含着讥讽的笔调。  全文共分三段。前两段重在叙事,后一段议论说理。叙事议论前后相应,在自然平易、曲折变化之中尽吐茹物,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第一段,文章点破了台的缘起。太守筑台意旨本在观山,苏轼行文也正缘山而起,由山而台。州府地处终南山下,饮食起居皆应与山相伴,更何况终南为四方之大山,扶风为依山之近邑。作者连用四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