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轼凌虚台记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喜欢 () 热度:0℃ 标签: 逍遥太守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暂无

诗句的注释

逍遥(xiāo yáo ) :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庄子.让王》:「逍遥于天地之闲,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也作「消遥」。近悠闲 1.落拓反

太守(tài shǒu ) : 官名。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成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至隋初废州存郡,州刺史代太守。明清时专以称知府。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上一句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下一句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全诗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会稽迎太守,舟屋画粉雘。

喜欢 () 热度:0℃

逍遥独咏歌,寄翼与报酬。

喜欢 () 热度:0℃

郭西猛虎夜莫入,太守号令如怒飚。

喜欢 () 热度:0℃

今闻太守行,见隼画车驾。

喜欢 () 热度:0℃

历览谁能赋,今闻太守贤。

喜欢 () 热度:0℃

青山峡里桐庐郡,七里滩头太守船。

喜欢 () 热度:0℃

太守虽怜旧,须妨有嫉谗。

喜欢 () 热度:0℃

河南太守喜恺悌,如此可以无厌劳。

喜欢 () 热度:0℃

太守下车日,当先此二君。

喜欢 () 热度:0℃

太守车煌煌,莫如还故乡。

喜欢 () 热度:0℃
凌虚台记赏析

  作此文时,踏上“仕途”只有两年的苏轼,胸间怀着固国安民的宏大政治抱负,主张为政应有补于民,积极进取。但凌虚台的修筑在他看来却无补于民,这与他积极的政治主张相违背,因而字里行间时时暗含着讥讽的笔调。  全文共分三段。前两段重在叙事,后一段议论说理。叙事议论前后相应,在自然平易、曲折变化之中尽吐茹物,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第一段,文章点破了台的缘起。太守筑台意旨本在观山,苏轼行文也正缘山而起,由山而台。州府地处终南山下,饮食起居皆应与山相伴,更何况终南为四方之大山,扶风为依山之近邑。作者连用四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