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轼石钟山记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喜欢 () 热度:0℃ 标签: 唐李清越遗踪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诗句的注释

北音(běi yīn ) : 1.北方的乐音。2.泛指北面的声音。3.北方的语音。

清越(qīng yuè ) : 形容声音清脆悠扬。《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南朝宋. 谢灵运〈石门岩上宿〉诗:「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清超拔俗。《南史.卷五十四.梁元帝诸子传.贞惠

遗踪(yí zōng ) : 遗留下来的踪迹。宋.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词:「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余韵(yú yùn ) : ①遗留的韵致:流风余韵|余韵犹存|六朝余韵。②遗留的韵事:风流余韵|名士余韵。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上一句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下一句
自以为得之矣。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全诗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西北多凤雏,枝间报清越。

喜欢 () 热度:0℃

故老都无有,遗踪莫可求。

喜欢 () 热度:0℃

故人南北音书少,野渡东西芳草多。

喜欢 () 热度:0℃

吾诗无复古清越,万水千山一瓶钵。

喜欢 () 热度:0℃

我倦承明苦求出,到处遗踪寻六一。

喜欢 () 热度:0℃

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

喜欢 () 热度:0℃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喜欢 () 热度:0℃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喜欢 () 热度:0℃

故事谈金马,遗踪访石犀。

喜欢 () 热度:0℃

他年好事客,过此访遗踪。

喜欢 () 热度:0℃
石钟山记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一共三段。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引《水经》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第二层,提出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点明人们对此说法的怀疑态度,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声的情况对郦说质疑,说明“水石相搏”之说难以取信于人。正因为对郦说“人常疑之”,才引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