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轼寄黎眉州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喜欢 () 热度:0℃ 标签: 春秋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寄黎眉州》苏轼40岁左右知密州,在密州所属的胶西县,写诗遥寄任眉州知州的黎錞。诗将瓦屋山和峨眉山对举,梦回萦绕的家乡山水如在眼前。表达了对共同恩师欧阳修的怀念和归隐之情,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甚浓。

诗句的注释

春秋(Chun Qiu ) : ①年岁;光阴:苦度春秋|他在讲台上耕耘了四十个春秋。②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③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④儒家经典之一。编年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上一句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下一句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全诗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自古春秋学,皆知不可过。

喜欢 () 热度:0℃

始没春秋义,十字固莫浅。

喜欢 () 热度:0℃

春秋一万八千字,不问吴人楚人事。

喜欢 () 热度:0℃

引经见大法,非蹈春秋僻。

喜欢 () 热度:0℃

鲁论感凤叹,春秋辩麟获。

喜欢 () 热度:0℃

我醉不知我,更知春秋为。

喜欢 () 热度:0℃

芝庭过晁董,金鐀续春秋。

喜欢 () 热度:0℃

春秋论语训傅成未成,胸中有话颇欲告两生。

喜欢 () 热度:0℃

相逢便金石,一别几春秋。

喜欢 () 热度:0℃

春秋三傅贮胸臆,买纸待傅晁董策。

喜欢 () 热度:0℃
寄黎眉州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在密州任上寄赠黎錞的。黎錞,字希声,四川渠江人,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他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所以称“黎眉州”。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黎錞的友情,并表达了对他们共同的恩师欧阳修的怀念。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