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轼寄黎眉州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喜欢 () 热度:0℃ 标签: 峨眉雨余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寄黎眉州》苏轼40岁左右知密州,在密州所属的胶西县,写诗遥寄任眉州知州的黎錞。诗将瓦屋山和峨眉山对举,梦回萦绕的家乡山水如在眼前。表达了对共同恩师欧阳修的怀念和归隐之情,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甚浓。

诗句的注释

瓦屋(wǎ wū ) : 1.房顶用瓦覆盖的房屋。2.蚶的别名。

峨眉(é méi ) : 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岷山绵延而来,突起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顶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上一句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下一句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全诗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冰霜覆瓦屋,貂狐输贵翁。

喜欢 () 热度:0℃

过雨余秋暑,移床拣午凉。

喜欢 () 热度:0℃

今霄无雨风亦无,凉气却如风雨余。

喜欢 () 热度:0℃

水夹横堤柳万株,雨余新沐更新梳。

喜欢 () 热度:0℃

万象宿雨余,洁斋无欠净。

喜欢 () 热度:0℃

雨余想见药苗肥,薯蓣堪羹杞可齑。

喜欢 () 热度:0℃

神游峨眉山,诳俗笑佛祖。

喜欢 () 热度:0℃

峨眉山月却入手,影落庭闱一杯酒。

喜欢 () 热度:0℃

如今却买巴峡船,峨眉山月秋正圆。

喜欢 () 热度:0℃

雨余行脚古城隈,为爱危亭首屡回。

喜欢 () 热度:0℃
寄黎眉州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在密州任上寄赠黎錞的。黎錞,字希声,四川渠江人,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他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所以称“黎眉州”。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黎錞的友情,并表达了对他们共同的恩师欧阳修的怀念。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