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轼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喜欢 () 热度:0℃ 标签: 七月泛舟之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诗句的注释

七月(Qi Yue ) : 《诗·豳风》篇名。写西周时代农奴在一年十二个月份中劳动和生活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终年为贵族服务,自身却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全诗共八十八句,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

既望(jì wàng ) : 阴历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古时称「既望」之时间则较长,或指十四、十五至二十三、二十四之时段。宋.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泛舟(fàn zhōu ) : 乘船浮游水上。宋.苏轼〈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也作「泛舟」。一种乘橡皮艇顺湍流而下的水上活动。也作「泛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下一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诗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归看五湖上,终有泛舟人。

喜欢 () 热度:0℃

行当七月荐,乞巧杂盘花。

喜欢 () 热度:0℃

七月行丧妻,是月子又死。

喜欢 () 热度:0℃

岸之下,多乳鱼。

喜欢 () 热度:0℃

凤皇为之下,朱鸟不复鸣。

喜欢 () 热度:0℃

甲申七月七,未明至三沟。

喜欢 () 热度:0℃

孤猿来自熟,缘之下复登。

喜欢 () 热度:0℃

至今年年七月二十五,倾城游人来访古。

喜欢 () 热度:0℃

今年六月雨如秋,只今七月当更愁。

喜欢 () 热度:0℃

七月初头六月阑,老夫日醉早禾酸。

喜欢 () 热度:0℃
赤壁赋赏析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