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轼望江南·春未老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喜欢 () 热度:0℃ 标签: 风细柳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

诗句的注释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下一句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全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风光犹未老於人,兽口泉声泻碧津。

喜欢 () 热度:0℃

莺舌未调香萼醉,柔风细吹铜梗斜。

喜欢 () 热度:0℃

尖风细细欲穿帘,残雪微销冻结檐。

喜欢 () 热度:0℃

未老还山了,犹嫌皈较迟。

喜欢 () 热度:0℃

似有如无风细甚,柳丝无赖恰先知。

喜欢 () 热度:0℃

云寺耶溪招布袜,斜风细雨欠蓑衣。

喜欢 () 热度:0℃

诗人长怨没诗材,天遣斜风细雨来。

喜欢 () 热度:0℃

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无底。

喜欢 () 热度:0℃

晓风细细复鲜鲜,也不鸣条也不喧。

喜欢 () 热度:0℃

破驿荒村山路边,斜风细雨客灯前。

喜欢 () 热度:0℃
望江南·春未老赏析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