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轼江上看山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喜欢 () 热度: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欣赏

嘉祜四年(1059年),苏轼从眉山赴汴京途中,途径荆州,乘船江行,看到两岸的群山心中充满不尽的喜悦之情,其中被巫山秀美艳丽景象、巍峨的气势所吸引。于是诗人写下这首诗,以多维多角度地描写船行之速,来表现诗人当时的奇趣盎然。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上一句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下一句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渺。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全诗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杜甫栗亭诗,诗人多在口。

出处:赵鸿栗亭(赵鸿刻石同谷曰,工部题栗亭十韵,不复见)

喜欢 () 热度:

立石泥功状,天然诡怪形。

出处:赵鸿泥功山

喜欢 () 热度:

少年豪举气如虹,今日萧然一病翁。

出处:薛珏白发感怀

喜欢 () 热度:

悠悠二甲子,题纪今何有。

出处:赵鸿栗亭(赵鸿刻石同谷曰,工部题栗亭十韵,不复见)

喜欢 () 热度:

玉露三秋早,反河七夕初。

出处:郑愿七夕卧病

喜欢 () 热度:

吾家贵主凤楼开,故岁□更乱箭催。

出处:郑愿守岁

喜欢 () 热度:

圣功成兮至乐脩,大道叶兮皇风流。

出处:陈嘏霓裳羽衣曲赋附歌

喜欢 () 热度:

未尝私祸福,终不费丹青。

出处:赵鸿泥功山

喜欢 () 热度:

承化来中国,朝天是外臣。

出处:郑壬奉送日本国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

喜欢 () 热度:

纫佩兰畦,采珠玄圃。

出处:萧萐父踏莎行·衷心祝贺李德永、熊培粹同志结缡之喜

喜欢 () 热度:
江上看山赏析介绍

  这首诗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作者抓住急遽变化中的事物,恰当地表现出它们的变化。是诗人在诗歌创作初期所作的写景诗的代表,说明当时诗人已经具备了因物赋形的艺术功力。  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荆州水路途中早晨在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