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喜欢 () 热度: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欣赏

这首词写于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苏轼调任汝州的途中,时苏轼在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苏轼当年49岁,这一年是他的人生走向高峰的转折年。作者在调任途中,当时应该是已意识到自己将被神宗皇帝重新起用了。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上一句
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下一句
轻手,轻手。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全诗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拥传从北来,飞霜日千里。

出处: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喜欢 () 热度:

贫居幸相访,顾我柴门里。

出处: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喜欢 () 热度:

却讶绣衣人,仍交布衣士。

出处: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喜欢 () 热度:

王程遽尔迫,别恋从此始。

出处: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喜欢 () 热度:

浊酒未暇斟,清文颇垂示。

出处: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喜欢 () 热度:

回瞻骢马速,但见行尘起。

出处: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喜欢 () 热度:

日暮汀洲寒,春风渡流水。

出处: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喜欢 () 热度:

草色官道边,桃花御沟里。

出处: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喜欢 () 热度:

天涯一鸟夕,惆怅知何已。

出处: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喜欢 () 热度:

夜上明月楼,相思楚天阔。

出处:刘长卿石梁湖有寄(一作怀陆兼)

喜欢 () 热度: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赏析介绍

  此词表面上是写作者因没有水垢而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满,实质是比喻自己秉性高洁,受贬是蒙冤的。全词关键是佛家术语“无垢”,比喻一切本来清净,虽意出禅偈,形象不甚优美,却自有其思想价值和意义。  此词小序有两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