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喜欢 () 热度: 标签: 两三觅处溪头走遍无觅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解释
  公元119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内容如题,乃吟咏云山之作。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上一句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下一句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全诗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作者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的诗

猜你喜欢

也有鱼羹莲米,安得笛床茶臼,水阁两三间。

喜欢 () 热度:0℃

忽忆若耶溪头采薪郑巨君,南风溪头晓,北风溪头昏。

喜欢 () 热度:0℃

自怜磊块,近来鬓底两三丝。

喜欢 () 热度:0℃

为曾盘里承青眼,一见溪头道胜常。

喜欢 () 热度:0℃

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喜欢 () 热度:0℃

叶底残花无觅处,一片轻阴,又酿清明雨。

喜欢 () 热度:0℃

行将走遍四天下,纵横八极如掌平。

喜欢 () 热度:0℃

但黄昏、写照空池,两三瘦蕊。

喜欢 () 热度:0℃

铜柱沈埋无觅处,州名犹自唤文渊。

喜欢 () 热度:0℃

溪头洞尾。

喜欢 () 热度:0℃
玉楼春·戏赋云山赏析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  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