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喜欢 () 热度: 标签: 春色黄鹂自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解释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一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下一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全诗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作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

猜你喜欢

黄鹂睍睆不堪听,离家去国怨孤征。

喜欢 () 热度:0℃

可怜陌上握别时,桃花乱落黄鹂语。

喜欢 () 热度:0℃

谢了绯桃,二分春色全休。

喜欢 () 热度:0℃

杨花揽不住,春色若为斜。

喜欢 () 热度:0℃

春色满前吹不尽,紫骝嘶过小桥东。

喜欢 () 热度:0℃

钩帘看红药,隐几听黄鹂。

喜欢 () 热度:0℃

却念十年携手地,不知春色在吴关。

喜欢 () 热度:0℃

误向花间问春色,不知春在未开时。

喜欢 () 热度:0℃

春色与汉水,相看两俱深。

喜欢 () 热度:0℃

墟里寒烟罩断桥,年来春色最萧条。

喜欢 () 热度:0℃
蜀相赏析杜甫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