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喜欢 () 热度:0℃ 标签: 明朝莺啼归路花落不见
"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作答词。上片先表达了对友人的难舍难分之情,后用诙谐语气调侃友人,安慰对方;下片主要描写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友人的赠行词相呼应。全词表现了词人的挚爱之情,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诗句的注释

明朝(míng cháo ) : 明天早晨。晋.左思〈娇女〉诗:「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唐.杜甫〈春宿左省〉诗:「明朝有封事,试问夜如何?」也作「明旦」、「明曙」。朝代名。(西元1368~1644)​朱元璋代元,国号明,十

莺啼(yīng tí ) : 黄莺啼叫。如:「燕舞莺啼」。

归路(guī lù ) :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不见(bù jiàn ) : 1.看不到。2.谓不易看到。3.不看,不读。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上一句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
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全诗
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明朝君当去,又复与谁亲。

喜欢 () 热度:0℃

今日发大梁,明朝过睢阳。

喜欢 () 热度:0℃

不见离骚人,憔悴吟秋风。

喜欢 () 热度:0℃

千古遗恨深,终不见车軏。

喜欢 () 热度:0℃

古坛苍藓少人行,不见双凫见黄雀。

喜欢 () 热度:0℃

明朝斋祓见,天子始称才。

喜欢 () 热度:0℃

明朝看苍苔,已觉生辙迹。

喜欢 () 热度:0℃

明朝渡江去,相望便成昨。

喜欢 () 热度:0℃

虽不见绿珠,见此差可喜。

喜欢 () 热度:0℃

青山崔巍藏古基,文豹不见空断碑。

喜欢 () 热度:0℃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赏析

文学赏析 上片开头云:“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词人首先表示了自己对挚友马中玉的尊敬和惜别之意。下文,词人对马中玉于己的难舍难分之情,又做了最“知己”的表述:“故将别语恼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故将”二字,用语极其巧妙,词人明知马中玉对自己的感情,一旦分手,必定会流泪哭泣,却故意用诙谐语气调侃友人。是词人为打破与马中玉分手时的难堪局面,而故意用分别的话语来挑逗对方使他落了泪。这就是说,词人把勾起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