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轼南歌子·游赏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喜欢 () 热度:0℃ 标签: 不羡竹西扬州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南歌子·游赏》,是由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作。“元祐五年庚午(一〇九〇年)端午,作于杭州。……,东坡守杭,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任,元祐六年三月离杭还朝,只元祐五年在杭度端午节”(《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册《南歌子·游赏》)。此词中,作者描绘了在端节午时的各种赏心乐事。上片开始就用移情手法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可人,继而用对比手法自身所处的十三楼加以赞美;下片提笔便极写宴饮

诗句的注释

不羡(bù xiàn ) : 不过分。

竹西(Zhu Xi ) : 1.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人因于其处筑竹西亭﹐又名歌吹亭﹐在扬州府甘泉县(今江苏省扬州市)北。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上一句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下一句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全诗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不羡富贵翁,歌吹满重城。

喜欢 () 热度:0℃

晖晖振羽裳,不羡渊明菊。

喜欢 () 热度:0℃

不羡乘五马,却逢罗敷羞。

喜欢 () 热度:0℃

只今身住西湖上,不羡淮南岭上村。

喜欢 () 热度:0℃

心知那有扬州鹤,更问侬当作麽生。

喜欢 () 热度:0℃

老农私独喜,不羡去年丰。

喜欢 () 热度:0℃

绝似孤山半峰雪,不羡玉井十丈莲。

喜欢 () 热度:0℃

仁人元自寿,端不羡臞仙。

喜欢 () 热度:0℃

客饮我不羡,而况逢麴车。

喜欢 () 热度:0℃

绣斧先华谁不羡,一贤去国欠人留。

喜欢 () 热度:0℃
南歌子·游赏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然而,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词中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去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手法的运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眉峰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