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喜欢 () 热度:0℃ 标签: 何处从此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暂无

诗句的注释

何处(hé chǔ ) : 那里、那儿。疑问之词。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二首之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三国演义.第三回》:「久不相见,今居何处?」近那边,那里,那处,哪里

行藏(xíng cáng ) :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后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问其行藏|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从此(cóng cǐ ) : 从这个时候起。《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怕从此有口舌,正思量搬移一个地方。」《红楼梦.第五七回》:「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近自此,以后

杀马毁车(shā mǎ huǐ chē ) : 比喻弃官归隐。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上一句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全诗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山色不须买,江流何处涯。

喜欢 () 热度:0℃

五年归来妇应喜,从此不问西飞鸿。

喜欢 () 热度:0℃

水边攀折此中女,马上嗅寻何处郎。

喜欢 () 热度:0℃

记取似丹葩,知开向何处。

喜欢 () 热度:0℃

试问彼侠少,何处跨金鞍。

喜欢 () 热度:0℃

南州岂难到,何处淹行迹。

喜欢 () 热度:0℃

他日欲重过,茫茫何处是。

喜欢 () 热度:0℃

舞英逐水向何处,泛泛斜溪伴晚霞。

喜欢 () 热度:0℃

怊惆杜公行底急,白醪何处得同倾。

喜欢 () 热度:0℃

予欲从此止,但畏人讥诃。

喜欢 () 热度:0℃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赏析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共有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这组诗是1074年(熙宁七年)八、九月间,苏轼将离杭州通判任时所作。是年,苏轼三十九岁。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时任齐州掌书记,在济南。《咸淳临安志》:“浮云岭,在于潜县南二十五里。”(于潜,浙江境内的县,在临安西,位于分水港支流上。)苏轼任杭州通判的三年中,年年都有水旱灾害,所谓“止水之祷未能逾月,又以旱告矣”(《祈雨吴山》)。1074年,京城以东因干旱闹蝗灾,“余波及于淮浙”(《上韩丞相论灾伤书》)。苏轼因捕蝗至于潜,作此二诗寄给苏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