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

喜欢 () 热度:0℃ 标签: 当年未识刺史
"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暂无

诗句的注释

当年(dāng nián ) : 从前。《文选.左思.魏都赋》:「商丰约而折中,准当年而为量。」《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小姪当年年幼,不曾会过,今幸会见表叔,失敬了。」反今日正值有为之年。指少年或壮年。《墨子.非

刺史(cì shǐ ) : 官名。西汉武帝时,于全国十三部(州)置刺史,为监督官,后数次改刺史为州牧。三国至南北朝各州多设刺史。隋朝州长官称刺史。此后州刺史实际即从前的郡太守。宋以后渐成虚衔。

三公(sān gōng ) : 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总

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上一句
执版迎官长,趋尘拜下风。
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全诗
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儿女眼未识,竞来牵人裾。

喜欢 () 热度:0℃

自昔揭阳郡,刺史惟韩侯。

喜欢 () 热度:0℃

美璞世未识,独令和氏逢。

喜欢 () 热度:0℃

县官负弩迎,刺史跃马随。

喜欢 () 热度:0℃

当年渡江钵,弟子独将归。

喜欢 () 热度:0℃

鲁馆当年盛,秦台此日遥。

喜欢 () 热度:0℃

国佐三公进,师臣一品归。

喜欢 () 热度:0℃

三公出死狗,训导能有素。

喜欢 () 热度:0℃

松门隐者我未识,一见君诗如已奭。

喜欢 () 热度:0℃

西邻少年今出游,东家女儿未识羞。

喜欢 () 热度:0℃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赏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