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王珪金陵怀古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喜欢 () 热度:0℃ 标签: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金陵怀古》是北宋宰相王珪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时北宋朝廷在对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诗句的注释

故国(gù guó ) : 〈书〉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

人心(rén xīn ) : 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人的意志、感情。《三国演义.第一○回》:「目今人心未宁,频动干戈,深为不便。」《红楼梦.第六

凄凉(qī liáng ) : 悲苦。唐.李白〈笛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绵邈,览古情凄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今已历尽凄凉,受人冷淡。」也作「凄凉」。近悲凉,悲惨,凄惨反欢乐,喜庆 2.热闹

风流(Feng Liu ) : 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ㄧ名士~。③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ㄧ~韵事。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上一句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全诗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作者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 ► 王珪的诗

猜你喜欢

作诗示云来,聊并城南句。

喜欢 () 热度:0℃

庶几亢吾宗,百世传儒素。

喜欢 () 热度:0℃

安用黄金籯,守此青简蠹。

喜欢 () 热度:0℃

我家建家派,一经立门户。

喜欢 () 热度:0℃

贵贱本无种,苗裔有疏附。

喜欢 () 热度:0℃

峰傍呼父老,同姓亦三数。

喜欢 () 热度:0℃

在昔有袁村,今到袁村路。

喜欢 () 热度:0℃

征车政欲周阡陌,赢得天教一夜冰。

喜欢 () 热度:0℃

自是庆源钟草木,故将多瑞秀云来。

喜欢 () 热度:0℃

蓑笠傍城埋井底,皮囊契出滷泉来。

喜欢 () 热度:0℃
金陵怀古赏析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并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呼应。 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