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喜欢 () 热度: 标签: 与朋友把酒言欢白发姮娥嫦娥奈何把酒欺人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解释
  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1165年),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上一句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下一句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全诗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的诗

猜你喜欢

明去苏堤,夕阳芳草,酒边莫唱梁州。

喜欢 () 热度:0℃

浇来新酒屠苏酽。

喜欢 () 热度:0℃

酒醒金钿尽,高楼外、碧云低也。

喜欢 () 热度:0℃

一瓯之酒,薰然酿诗。

喜欢 () 热度:0℃

去腊东邻,贻酒最醇。

喜欢 () 热度:0℃

星星白发晓常梳,八十长闻健起居。

喜欢 () 热度:0℃

秫田得岁酒方熟,童孙壮子行相携。

喜欢 () 热度:0℃

独将至性交良友,间复沉酣托杯酒。

喜欢 () 热度:0℃

当坐共茵缛,当酒共杯棬。

喜欢 () 热度:0℃

倒尽今时别酒樽,余亦著书终闭门。

喜欢 () 热度:0℃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赏析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