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喜欢 () 热度: 标签: 应有何事不应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解释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上一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下一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全诗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 苏轼的诗

猜你喜欢

一生自哀独何事,得丧何人为计较。

喜欢 () 热度:0℃

既云厌人世,何事犹苦学。

喜欢 () 热度:0℃

鲛人何事相妒。

喜欢 () 热度:0℃

何事悲天祗自悲,寒斋倚枕苦寻思。

喜欢 () 热度:0℃

返景入林人坐久,昏鸦何事独归迟?

喜欢 () 热度:0℃

因何事,却烦人把握,费尔安排。

喜欢 () 热度:0℃

不然兴已尽,何事独留宾。

喜欢 () 热度:0℃

寂寂松凉月斜,客身何事滞京华。

喜欢 () 热度:0℃

征篷袅袅真何事,宓妃娀女俱迷自。

喜欢 () 热度:0℃

何事伏波叟,驱驰瘴疠乡。

喜欢 () 热度: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熙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