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佚名桓灵时童谣

举孝廉,父别居。

喜欢 () 热度: 标签: 孝廉
"举孝廉,父别居。"解释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命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此这一制度正式确定。它的具体做法是由三公九卿、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根据考察,向皇帝推荐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材,这些被推荐的人一般都是平民或下级官吏。这本来是选拔人材的办法,但在东汉后期腐朽的政治环境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清白正直之士受到排挤陷害,甚至还出现将官职标价出售,公然“卖官”的事。再加上被荐之人往往还要以经过当地世家大族的评议,察举为他们所左右,在这种风气下,所选拔出的人材没有什么贤良的品德与出众的才能。这首流行于东汉桓帝、灵帝时
举孝廉,父别居。上一句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下一句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举孝廉,父别居。全诗
举孝廉,父别居。作者
佚名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 ► 佚名的诗

猜你喜欢

群公推治行,所至起民谣。

喜欢 () 热度:0℃

有路求真隐,无媒举孝廉。

喜欢 () 热度:0℃

歌谣非大雅,捃摭为小说。

喜欢 () 热度:0℃

生我孝廉叔,秀出诸昆上。

喜欢 () 热度:0℃

眼中相识满天下,孝廉孰有如先生。

喜欢 () 热度:0℃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喜欢 () 热度:0℃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喜欢 () 热度:0℃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喜欢 () 热度:0℃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喜欢 () 热度:0℃

歌谣采田野,声迹达朝廷。

喜欢 () 热度:0℃
桓灵时童谣赏析

  “举秀才,不知书。”凡举作秀才科的人,本应文才深秀、学富五车,但实际上却连字都不识,于是便产生了名与实强烈的对比,夸张又并不让人觉得虚诞。   “察孝廉,父别居。”孝、廉本来两科,后来合而为一,应是事亲孝顺、处事廉洁之人当选。这里复词偏义,重在讲“孝”。孝之最为基本的,就是奉养双亲。但这位被荐之人,竟是与父亲分居而住,就中国古代家庭观念来看,无疑是不孝之举了。   “寒素清白浊如泥”,寒素与清白,可能是性质相近的两个科目。汉代察举科目,只随皇帝高兴与需要而定,所以并不固定。《晋书·李重传》中讲到举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