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007诗词网 > 字典 > 敦解释

拼音:dūn duì

注音:ㄉㄨㄣ ㄉㄨㄟˋ

部首:攵

总笔画:12

异字体:墩 憞 㪟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属性:火

吉凶寓意:吉

笔顺编号:412515213134

笔顺笔画:丶一丨フ一フ丨一ノ一ノ丶

笔顺读写:捺横竖折横折竖横撇横撇捺

基本字义

敦 dūn(ㄉㄨㄣ)

(一)、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二)、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三)、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四)、姓。

详细字义

敦 duì

〈名〉

(一)、 古代食器 [ancient eating vessel]。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二)、 另见 dūn

词性变化

敦 dūn

〈动〉

(一)、 督促;管理 [urge;manage]

使虞敦匠事。——《孟子·公孙丑下》

(二)、 又如:敦逼(催促逼迫);敦率(遵守,恪守);敦比(治理;办理);敦世厉俗(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

(三)、 劝导并勉励 [advise and encourage]

敦众神使式道兮。——《汉书·扬雄传》

(四)、 又如:敦晓(劝勉开导);敦诱(劝勉诱导);敦教(勉励教诲)

(五)、 注重 [attach importance to]。如:敦教(注重礼教);敦友(重视友情)

(六)、 推崇,崇尚 [attach great weight to]。如:敦乐(崇尚音乐);敦奖(推崇褒扬);敦礼(尊崇礼教);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七)、 另见 duì

百度释义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康熙字典

敦【 卯集下 】【 攴部 】康熙筆画: 12画 部外筆画: 8画

〔古文〕

说文解字

敦【 卷三 】【 攴部 】

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从攴

音韵参考

[ 上古音 ]:文部端母,tun

[ 广 韵 ]:都回切,上平15灰,duī,蟹合一平灰端

[ 平水韵 ]:上平十三元·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一队·去声十四愿

[ 唐 音 ]:duəi

[ 国 语 ]:dūn,duì,diāo,duī,tuán,tún

[ 粤 语 ]:deoi1

方言意思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un1 [宝安腔] dun1 [客英字典] dun1 [东莞腔] dun1 [梅县腔] dun1 [台湾四县腔] dun1 doi5 [陆丰腔] dun1 [海陆丰腔] dun1 doi5

⊙ 粤语:deoi1 deoi6 deon1

英语解释

esteem; honest, candid, sincere

编码信息

敦字UNICODE编码U+6566,二进制: 0110010101100110,十进制: 25958,HEX编码:E695A6,UTF-8: E6 95 A6

五笔:YBTY

仓颉:YDOK

郑码:SJYM

电码:2415

区码:2256

统一码:6566

规范编号:2729

四角号码: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