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007诗词网 > 字典 > 刺解释

拼音:cì cī

注音:ㄘˋ ㄘ

部首:刂

总笔画:8

异字体:㓨 刾 捇 措 朿 莿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属性:金

笔顺编号:12523422

笔顺笔画:一丨フ丨ノ丶丨丨

笔顺读写:横竖折竖撇捺竖竖

基本字义

刺 cì(ㄘˋ)

(一)、用有尖的东西插入:刺绣。刺伤。刺杀。

(二)、暗杀:刺客。被刺。行刺。

(三)、侦探,打听:刺探。

(四)、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刺。讥刺。

(五)、尖锐像针的东西:芒刺。鱼刺。刺丛。

详细字义

刺 cī

(一)、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wham;loud,sharp sound]。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二)、 另见 cì

词性变化

刺 cì

〈名〉

(一)、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thorn]。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二)、 名帖 [name card]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三)、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四)、 兵器的锋刃 [edge]。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五)、 旁边 [side]。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六)、 另见 cī

百度释义

拼音:cì,cī部首笔画部首:刂部外笔画:6总笔画:8五笔86:GMIJ五笔98:SMJH仓颉:DBLN笔顺编号:12523422四角号码:52900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23A

康熙字典

刺【 子集下 】【 刀部 】康熙筆画: 8画 部外筆画: 6画

《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

说文解字

刺【 卷四 】【 刀部 】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从刀从朿,朿亦聲。七賜切

(刺)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刺篆疑非舊次。刺、直傷也。當爲正義。君殺大夫曰刺。當爲別一義。辭之先後今又倒亂矣。上文剽砭刺也、刲刺也皆直傷之義。然則刺篆當廁剽刲二篆下。禮經云刺草、大雅之刺訓責、史稱刺六經作王制、官稱刺史、鏚黹曰刺繡、用㰏曰刺船、盜取國家密事爲刺探尚書事皆其引伸之義也。一曰君殺大夫曰刺者、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成十六年。刺公子偃。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内諱殺大夫。謂之刺之也。考諸周禮司刺。掌三刺之法。壹刺曰訊羣臣。再刺曰訊羣吏。三刺曰訊萬民。注。刺、殺也。訊而有罪則殺之。然則春秋於他國書殺其大夫。於魯國則兩書刺。諱魯之專殺而謂之刺。謂其當罪合於周禮。公羊内諱之說是矣。此云君殺大夫曰刺。春秋於他國不云爾也。从刀朿。朿亦聲。七賜切。十六部。按又七迹切。古不分去入。

音韵参考

[ 上古音 ]:锡部清母,tsiek

[ 广 韵 ]:七賜切,去5寘,cì,止開三去支A清

[ 平水韵 ]:去声四寘

[ 唐 音 ]:lɑt,tsiɛk,tsiɛ̀

[ 国 语 ]:cì,qì

[ 粤 语 ]:ci3

方言意思

⊙ 客家话:[宝安腔] ciuk7 | ci5 [梅县腔] ze5 ciuk7 lak7 [台湾四县腔] ciuk7 cih5 [客英字典] cih5 ciuk7 cu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uk7 cih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ug5 qiag5 qiug5 [陆丰腔] ciuk7

⊙ 粤语:ci3 cik3 sik3

⊙ 潮州话:ceng3 (tshùrng 旧时:tshǹg) ci3 (chhì)

英语解释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编码信息

刺字UNICODE编码U+523A,二进制: 0101001000111010,十进制: 21050,HEX编码:E588BA,UTF-8: E5 88 BA

五笔:SMJH

仓颉:DBLN

郑码:FLKD

电码:459

区码:2044

统一码:523A

规范编号:1039

四角号码:5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