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惜诵全诗
喜欢 () 热度:
九章·惜诵诗意

《九章·惜诵》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此诗名取自篇首二字,作者以痛惜的心情,追忆叙述了自己因直言进谏而遭谗被疏之往事。全诗语言真挚生动,朴素自然,以细腻的笔调描摹了抒情主人公的意志活动和感情冲突,直抒胸臆,想像丰富,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于此篇的写作时间,历来有两种意见:一认为作于楚怀王时期,二认为作于楚顷襄王时期。大部分学者同意第一种意见,而王夫之《楚辞通释》、郭沫若《屈原研究》持第二种意见。从作品内容看,此篇不如《离骚》那么沉痛,也看不出已遭放逐的迹象。至于具体的作时,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认为作于“初失位”时,亦即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左右。夏大霖《屈骚心印》、游国恩《楚辞概论》等均同,林云铭则认为作于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认为“其三十岁初放时之作”,陆侃如《屈原评传》认为作于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是楚国政治的转折点,从这一年后,楚国开始走下坡路,屈原也遭谗被疏,所以,研究者多认为此篇当作于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左右。

九章·惜诵翻译

痛心啊,由于进谏而招来不幸,我要倾诉心中的激情和怨情。

如果我的话不是出于忠诚啊,我愿上指苍天让他来作证。

让五方神帝来公平裁决吧,我愿面对六宗神祇把事理说清。

请山川众神都来听证做陪审啊,命法官皋陶把是非曲直判明。

我竭尽忠诚来侍奉君王啊,反被小人看作是多余的瘤肿。

我不懂奉迎谄媚而惹恼小人啊,只有等待明君体察我的衷情。

我的一言一行都有迹可查啊,我表里如一从不变更。

所以考察臣子没有比得上君王的啊,因为这种考察在眼前就可得到印证。

我坚守人生道义是先君后己,竟然被众人怨恨仇视。

我心中思念的只有君王您啊,众人却把我当做仇敌。

我忠诚专一毫不迟疑,可结果却不能保全自己。

我极力地亲近君王别无他想,却成了招灾惹祸的根基!

为君王着想没人比我更忠心啊,我竟然忘却了自己人微才疏。

侍奉君王我从不三心二意啊,根本不知什么取宠邀幸的门路。

忠心有何罪竟遭惩罚啊,这真是我心中从未意想到。

行为不同俗随流就要跌跤,还要受到群小的讥讽嗤笑。

一连串的责怪,不断的诽谤啊,真使我愁肠百结不平难消!

心情郁郁难以倾诉啊,君王受蒙蔽忠心难剖。

心头愁闷失意潦倒啊,又有谁理解我心头的苦恼。

本来有说不完的话却无法投寄啊,我愿陈述心志却无路使君王知晓。

隐退沉默吧,可谁又明白我呢?上前呼喊吧,可谁又听我的呼号?

一再的失意使我心烦意乱啊,满怀的愁绪呵,难写难描。

从前我曾梦中飞游苍天啊,魂悠悠中途遇河却无渡船。

我请大神替我占卜啊,他说:“你有大志可惜无外人助援。”

“难道我就终将孤独被君王疏远?”他说:“可以为君王着想却不可依仗。

因为众口一词可以把黄金熔化啊,当初你就是这样忠诚才遭受到危险。

被汤烫过的人见到凉菜也要吹气,为什么你不把初衷改变改变?

想不用天梯就打算登天,你的态度一丝没改还像从前。

众人害怕你,不与你同心同德,为什么会和你做伴?

虽同事一君但你们路途各异,为什么会给你助援?

晋国的申生是个孝子啊,父亲把他逼死就是听信了谗言。

鲧为人刚直不活转,他的功业因此不得实现。”

我听说尽忠君王容易与人结怨,对此我毫不在意以为是夸大。

手臂多次折伤的人可能成良医,如今我才明白这话一点儿不差。

如今这个世道,天上利箭横飞,地上张罗设网。

处处暗设机关陷害君王,哪里有我立足容身的地方。

我徘徊不去以求留在君王身旁啊,又怕更大的祸患落在头上。

我想抽身远走高飞啊,又怕君王诬我说:“你背叛我,要去什么地方?”

想放弃正路像小人那样乱窜啊,可我一向心坚志专又不忍心。

我的前胸和后背就像裂开一样啊,我心头郁闷难舒,绞痛难忍。

捣碎木兰,揉碎蕙草啊,舂碎申椒做干粮。

再播种下江离栽上菊花啊,待到春天做成干粮芬芳。

唯恐我的真情得不到表达啊,所以三番五次表明衷肠。

保持自己的美德,离群索居吧,我反复想过隐身远藏。

九章·惜诵注释

惜诵:惜,痛也。诵:论,犹进谏。

致愍(mǐn):招致祸患。

所非:古代誓词的习惯用语。非:一本作“作”,形近而误。

五帝:即五方神:东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折中:中正公平。

六神:说法不一。王逸谓即六宗之神,洪兴祖注引《孔丛子》谓六宗为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

俾(bǐ):使。山川:指名山大川之神。备御:陪侍,此谓陪审。

赘肬(yóu):肉瘤,多余的肉。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如赘肉之无所用,而为人所憎也。”

忘:“亡”的误字,无。儇(xuān)媚:轻佻谄媚。背众:违背众人。

谊:同“义”。

羌:楚地方言,发语词。仇:怨。一本“仇”下有“也”字。

惟:思,想。

雠(chóu):同“仇”,指仇敌。一本“雠”下有“也”字。

志:意料。

巅越:殒坠,跌跤。

咍(hāi):楚地方言,讥笑。

白:一本“白”下有“也”字。

郁邑:郁闷不快的样子。侘(chà)傺(chì):失意的样子。

瞀(mào):心绪烦乱。忳(tún)忳:愁闷的样子。

杭:通“航”,指渡船。

厉神:大神,主杀罚,此指身附厉神的巫。

极:穷,至。旁:辅佐。

殆:危险。

曩(nǎng):向,以往。

骇遽(jù):惊骇遑遽。

伴:侣。

申生:春秋时晋献公之子。献公听信后妻骊姬的谗言,逼死申生。

婞(xìng)直:刚直。

作忠:为忠,尽忠心。造怨:结怨。

九折臂而成医:谓多次折臂,积累了医治的经验,自己也就成医生了。《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

矰(zēng)、弋(yì):均为系着丝绳的短箭。机:机括,这里用作动词,作发射解。

侧身:置身。

远集:远遁。

横奔:乱跑。失路:不行正道。

牉(pàn):分。

梼(chóu):断木。一本“梼”作“捣”。“捣”,舂。矫:揉碎。

滋:栽种、培植。

情质:真情本性。信:同“伸”。

曾思:重思,一再思考。

九章·惜诵赏析

此诗是《九章》的第一篇,作者叙述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始末,和自己对待现实的态度,基本内容与《离骚》前半篇大致相似:故有“小离骚”之称。

关于“惜诵”二字,历来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说:“惜,贪也;诵,论也。”“言己贪忠信之道,可以安君,论之于心,诵之于口,至于身以疲病,而不能忘。”洪兴祖《楚辞补注》说:“惜诵者,惜其君而诵之也。”朱熹《楚辞集注》说:“惜者,爱而有忍之意。诵,言也。”“言始者爱惜其言,忍而不发,以致极有忧愍之心。”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惜,爱也。诵,诵读古训以致谏也。”林云铭《楚辞灯》说:“惜,痛也,即《惜往日》之惜。不在位而犹进谏,比之蒙诵,故曰诵。”“言痛己因进谏而遇罚,自致其忧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惜,痛也。诵,公言之也。”戴震《屈原赋注》说:“诵者,言前事之称。惜诵,悼惜而诵言之也。”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赞同林云铭的说法。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则认为“《惜诵》是喜欢谏诤的意思”,释“惜”为爱好,以“诵”为谏诤。

自王逸以来的各家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的成分。按此篇与《离骚》意旨相近,当是受谗被疏之后的作品。因此,篇名之“惜”字以戴震的解释为近,而“诵”字,则以林云铭等人的说法为好,合起来解释,“惜诵”就是以痛惜的心情,来称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遭谗被疏之事。

全篇可划分为五段。

从开头至“命咎繇使听直”为第一段,讲述自己写此篇作品的起因,那是因为有人在楚王面前进了谗言,说自己不忠于楚国及其国君,楚王乃发雷霆之怒,疏远了屈原,屈原愤懑之极,不禁对天发誓:我对楚王是一片忠诚,天地鬼神可鉴。屈原还设想召来五方天帝、日月星辰、山川神祇和古代正直的法官,组成一个公正的法庭,来听取自己的申诉,并作出公正的评判。

接下来是申诉的开始,从“竭忠诚以事君兮”至“有招祸之道也”十六句为第二段,这一节是诉讼的正辞,意在阐明两个问题:一是自己竭诚事君,专心无二;二是自己日月可鉴的一片忠心却成了“招祸之道”。“竭忠诚”二句,是屈原说自己忠而被谤,以致被疏而离群独处的事实。“忘儇媚”二句言自己被谗谤的原因,此实望君之参验而考实。“言与行其可迹兮”四句,承上文之意,申说参验考实是可以办到的,为提出申诉作引。“壹心而不豫兮”四句申述自己言行的动机,一切皆是为楚王着想,并无他意,但却因此招祸。

“思君其莫我忠兮”至“中闷瞀之忳忳”为第三段,述自己心情的忧苦。“思君”四句进一步说明自己是“先君而后身”,从未把宠辱放在心上,暗示既不与小人比周,也不会对君王产生二心。“忠何罪”四句意谓遇罚倒不在乎,只是自己这样的结果会为国人所笑,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愤懑心情。“纷逢尤”四句由“逢尤”“离谤”过渡到欲白于君。“忳郁邑余侘傺兮”四句紧承“莫之白”而申言之。“退静默”四句意为:退而静默不言,恐无人知道自己的苦心;进而大声疾呼,又怕无人会听。该段着重写自己陈志无路的心情,即“发愤以抒情”也。在上段中说“相臣莫若君”,此段进而写君王“荃不察余之中情”(《离骚》)。君既不知,只好“指苍天以为正”,只好寻厉神而占卜之,自然转入下文。

从“昔余梦登天兮”至“鮌功用而不就”为第四段,为占梦者对屈原的劝告,与《离骚》女媭一节,大意略同。“昔余梦”四句托为游仙,引入下文。“终危独”句为屈原问语:“我又问:是否要遭受疏远?”从“曰:君可思而不可恃”至“鮌功用而不就”为厉神的答语。“君不思”至“犹有曩之态也”为第一层意思,厉神指出屈原有目的而无道路,劝屈原放弃忠君,认为如果照“曩之态”那无疑是“欲登天而释阶”,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接着“众骇遽”四句言楚王发怒后,本来同道的那些人都已离心背德,弃之而去。最后“晋申生”四句采用了二个比喻,说明孝子忠臣被说成不忠、不孝,是古已有之的事情。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至最后为第五段,写屈原找厉神占梦以后的感想。楚国人观点如此,君王对自己的态度如此,留是不可能的,去,却又不忍,那只有洁身自保而已。“吾闻”四句,朱熹《楚辞集注》析曰:“人九折臂,更历方药,乃成良医,故吾于今,乃知作忠造怨之语,为诚然也。”所用比喻简明恰当。“矰弋机”四句,言诗人遭谗被疏,如有矰弋在侧,竟无容身之地,真是左右为难。在这样的形势下,“欲儃佪”八句表明屈原为自己设想了三条出路:一是儃佪,即逗留、等待,但这样唯恐再遭忧患;二是高飞远集,即远适他国,但不能确定到底去哪个国家;三是“横奔而失路”,即朱熹说的“妄行失道”或陈第说的“违道妄作”(《屈宋古音义》),就是与坏人们同流合污。但这三条路,选择任何一条都是十分不理想的,这使诗人“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这三条路都是不好走的呀,考虑再三的结果,还是另选其他的道路。“檮木兰以矫蕙兮”八句,用比喻之意,说自己还是保持自己美好的品德,远离这复杂肮脏的社会,块然独处。

此篇在艺术上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首先,全篇洋溢着非常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像力,虚构了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虚幻的法庭,它由五方天帝、山川诸神、古代好法官共同组成。让他们来听取自己极度苦闷的倾诉,又虚构了一个厉神,让他在占梦时作答,如同女媭一样,给屈原以劝告和回答。这样的写法,使此篇诗作出现了一幅虚无飘渺的景象,起到了令人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其次,此篇诗作以十分细腻的笔调描摹了抒情主人公的意志活动和感情冲突。诗歌从对天发誓,写到进退维谷、百口莫辩的困境,登天占梦的幻境以及“檮木兰”、“播江蓠”的精神境界,处处都写得波澜起伏,回旋曲折,扣人心弦,充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所叙述的不幸遭遇,不仅仅关系到他个人一身,而是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密切相联的。再次,就是语言上的特点,此篇诗作直抒胸臆,语言真挚生动,朴素自然,尤其是“众口铄金”、“九折臂而成医”等众多民间成语的运用,通俗浅显,颇有新意。

猜你喜欢

屈原《卜居

喜欢 () 热度:84℃

屈原《远游

喜欢 () 热度:25℃

屈原《九章·悲回风

喜欢 () 热度:78℃

屈原《九章·惜往日

喜欢 () 热度:17℃

屈原《九章·思美人

喜欢 () 热度:19℃

屈原《九章·怀沙

喜欢 () 热度:14℃

屈原《九章·抽思

喜欢 () 热度:16℃

屈原《九章·哀郢

喜欢 () 热度:25℃

屈原《九章·涉江

喜欢 () 热度:26℃

屈原《天问

喜欢 () 热度:29℃
作者:屈原简介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 [屈原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