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有苦叶全诗
喜欢 () 热度:
匏有苦叶诗意

  历代解诗者对此诗的看法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它是“刺卫宣公”的作品;有的认为它是“刺淫乱之诗”等。今世学者多把它看做一首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待未婚夫时所吟唱的诗。

匏有苦叶翻译

葫芦瓜有苦味叶,济水边有深渡口。深就垂衣缓缓过,浅就提裙快快走。 济水茫茫涨得满,岸丛野雉叫得欢。水涨车轴浸不到,野雉求偶鸣声传。 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未结冰来迎娶。 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

匏有苦叶注释
⑴匏(páo袍):葫芦之类。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⑵济:水名。涉:一说涉水过河,一说渡口。
⑶厉:带。一说解衣涉水,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
⑷揭(qì气):提起下衣渡水。
⑸弥(mí弥):大水茫茫。盈:满。
⑹鷕(yǎo咬):雌山鸡叫声。
⑺不濡(音如):不,语词;濡,沾湿。轨:车轴头。
⑻牡:雄雉。
⑼雝雝(yōng拥):大雁叫声和谐。
⑽旦:天大明。
⑾归妻:娶妻。
⑿迨(dài带):及,等到;乘时。泮(pàn盼):分,此处当反训为“合”。冰泮,指冰融化。
⒀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舟子:摆渡的船夫。
⒁人涉:他人要渡河。卬:(áng昂),代词,表示“我”。否:不(渡河)。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
⒂须:等待。友:指爱侣。
匏有苦叶赏析

本篇写一女子在河边等待对岸的情人,希望他快来相会以议迎娶。由于本篇表达感情的方法奇异,初读之感到迷离费解,直到诗末,才有了直接明显的表白: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卬”,我也,与 “姎”通。《说文》: “姎,女人自称。姎,我也。”可见本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女子,而且用第一人称大胆抒发自己的感情。诗末这一表白,在表现方法上显得十分巧妙别致。
本篇共四章。
第一章,一开始即写目睹景物而引起联想:“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匏,即瓠,葫芦。古人渡水,将大葫芦拴在腰间,以防沉没,故又称它为腰舟。苦,借作“枯”,干枯也。深秋匏叶干枯,葫芦已经成熟,正宜做腰舟。济,水名,又作“泲”。步行过河叫涉,此指涉水的渡口。渡口处的水本来较浅,但因水位上涨也变深。此写:这位女子目睹深秋匏叶枯萎,已经成熟,触景生情,联想到济水渡口水位必然上涨,又引起她更多回忆与联想。或许想起她往日与情人经过渡口,来往幽会,谈情说爱,相赠信物,订下婚姻,最后又经过渡口分别而去。所有这一切,却均略过;而只联想到: “深则厉,浅则揭。”此说: 葫芦已长成,正可用来渡河。不管水深与水浅都无妨,水深时,你可以将大葫芦拴在腰间渡过来,水浅时,你可以提起衣裳渡过来。这既是对济水渡口水涨的敏感联想,又是对渡水方法的精心设想,可见她对情人的关心体贴与怀念之深情。前两句,不是普通的比兴,而是借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景物之描写以引起下文对情人的回忆与联想。未写匏长得如何大,仅以“有苦叶”从侧面表现匏之长成,可供使用;未写济水整个河面如何深广,仅以 “有深涉”从侧面表现济水之深。描写既直接、概括,又具体、形象。后两句为抒情,但颇似平淡的嘱咐。虽然提出让他涉水而来,却未提及为何而来。然而其久相盼、深相思、急于相会、欲为婚事相商等深情挚意却均委婉蕴含其中。正所谓意在言外。
由于首章有让情人渡水前来相会的联想,在第二章便急不可待地赶到河畔观察水情, 等待情人到来。 “有㳽济盈, 有鷕雉鸣。”此写: 她到河边一看,果然济水涨满,成了一片汪洋,又有野鸡在空中飞翔鸣叫。目睹如此情景,顿使她茫然若失。但再一看 “济盈不濡轨”。济水虽然涨满,但却湿不过半个车轮,又一听 “雉鸣求其牡”。牡,此指雄野鸡,雌野鸡连声鸣叫以追求雄野鸡作配偶。目睹如此情景,使她不禁思绪更加急切。她眼望着茫茫的济水对岸,不见情人的身影,心内暗暗埋怨:济水虽涨满,但并不太深,你还是可以渡水而来的。连野鸡都在追求配偶,更何况我们呢?你岂能不想我,不想渡河来相会?前两句是写景,描写出济水浩荡,野鸡展翅飞鸣,表面虽不显感情,然而担心水涨影响情人涉渡之情思自蕴其中。后两句转入抒情。因发现济水水位尚未没过车轴头,其担忧则有了转机;又由“雉鸣求其牡”而引起对相会之心切。然而所有这一切,也都不是直接坦白吐露,而是蕴含在所描写的境界及所叙述的情节之中,经细读方可体会到。其感情的抒发,是沿着情思之脉络而渐进,显得真切自然。
第三章,写女子的感情进一步发展,简直心急如焚。根据古代风习:春秋两季是男女婚嫁的季节。此时正值深秋。所以女子清晨急忙赶到河边,目睹深秋朝阳从天际冉冉升起,深秋之济水涨满,尤其是大雁在高空展翅翔鸣,这势必激起她颇多感触,思绪万千。对情人更思念,更热盼,以至焦急如焚,急不可耐。遂提出: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归妻”,即娶妻。古代女子嫁人为归。“归妻”,即迎妻归夫。“迨”,及,趁着。“泮”,同“牉”,合也。此言:目前尽管已值深秋,但济水尚未冰冻封合。你如果要来娶我,就应趁这机会快来,切莫误失良机。在这心急如焚的思绪中蕴含着强烈的爱,也夹杂着恨铁不成钢的埋怨情绪。可见她之心地十分纯真。“士如归妻”二句,既明白表露: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妙龄少女,又明白表露:这位少女正在追求一位小伙子,并欲与之结为夫妻。上述所有思想情绪都围绕着这一中心而产生发展。末二句,未停留在相思之情,而是表达她催娶的急切心情。可见,她起早急忙赶到河边观望等待,正是为与未婚夫早相会以议婚娶。前二句写出:女子望着深秋旭日东升与空中群雁翔鸣,正为下二句直接抒情创造了含意丰富而深邃的美好意境,巧妙地配合了后二句的直接抒情。
第四章,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更进一步直接突出地表现女子凝神观望、热切期待情人的情思: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此言:在渡口摆渡的船夫躬身摇着桨把众人都渡到河对岸,唯有我未上船,却仍然在河边徘徊等待。为何不上船呢?接着表白: “人涉卬否,卬须(等待)我友”。她在等待对岸的情侣渡河来相会。经此表白,在前文尚隐晦的题旨,至此已明显可见了。
从深秋睹匏联想到济水上涨及情人涉渡的方法;进而于“旭日始旦”赶到河边观望,看到 “济盈不濡轨”,认为水虽深但尚可渡,听到 “雉鸣求其牡”,愈激起她与情人相会的急切心情;听到雁鸣则更使她心急如焚:“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希望情人能在河水冰封之前速来迎娶;但他终未到来,船夫将众人都摆渡到河对岸,唯有她却仍在此岸凝神观望徘徊等待,并表白其原因: “卬须我友。”至此,她爱情人、想情人、盼情人的情思炽烈缠绵的少女形象,方得以完整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见,只有对本篇四章的思想内容作系统、连贯的分析,方可得到全面、完整、准确的理解。
本篇的表现形式,与 《诗经》其他篇迥然不同。
本篇共四章,每章四句。每句基本为四言,但首章兼用三言,次章兼用五言。这是根据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多与寡、单纯与复杂之不同需要而使然。如 “深则厉,浅则揭”,以此六字已将简单的意思表达明确,如再添一字便成蛇足。再如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所表达较复杂的意思,如再减一字,便或将影响原意的准确表达,因此只能是每句五字。可见遣词造句绝不生硬雕琢,而是运用灵活自然,显得错落有致,这是古代民歌的特点之一。
本篇各章,既非借重章叠句反复咏叹以表现感情,又非依照时间顺序与前后层次以表达其感情,更非依照事物之诸方面分章描述;而对于描写、抒情则是逐步加深、不断点染,同时间同场景的景物或作分别描述,诗文又相互补充; 使其诗意由隐晦到明显, 层层揭示。 诸如, 次章首句 “有㳽济盈”,第三句“济盈不濡轨”本应相接,但却不然,而分别出现在次章之一、三句;同一时间同一场景中之“旭日始旦”,未在次章女主人公刚到河边时出现, 却在第三章中出现; 同时间同场景中的 “有鷕雉鸣”与 “雉鸣求其牡”本应相接,但却不然,而分别在次章中之二、四句中出现;代指女主人公的“卬”、“我”二字,在前三章中未出现,却在末章中出现,借第三、四章之三、四句,才对题旨先后作了不同程度的点明;从而使读者对前文谲诡隐晦、迷离恍惚之感为之一扫,收到画龙点睛之妙效。各章表现特点,可从这些例证中略窥一斑。本篇诗句错落有致,前后呼应;构思新颖奇特;布局奇异多变。
本篇基本上用赋体写成。女主人公的感情、性格与心理,描写得十分细致曲折而委婉,塑造了极鲜明的艺术形象。描摹景物生动逼真,创造了优美的意境,情景交融。如睹其人,如临其境。
猜你喜欢

屈原《卜居

喜欢 () 热度:84℃

屈原《远游

喜欢 () 热度:25℃

屈原《九章·悲回风

喜欢 () 热度:78℃

屈原《九章·惜往日

喜欢 () 热度:17℃

屈原《九章·思美人

喜欢 () 热度:19℃

屈原《九章·怀沙

喜欢 () 热度:14℃

屈原《九章·抽思

喜欢 () 热度:16℃

屈原《九章·哀郢

喜欢 () 热度:25℃

屈原《九章·涉江

喜欢 () 热度:26℃

屈原《九章·惜诵

喜欢 () 热度:27℃
作者:佚名简介
佚名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 [佚名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