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狐全诗
喜欢 () 热度:
有狐诗意

  有关此诗的背景学界尚存分歧。《毛诗序》云:“《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减)礼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孔疏解曰:“以时君不教民随时杀礼为婚,而丧失其妃耦,不得早为室家,故刺之。以古者国有凶荒,则减杀其礼,随时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使为夫妇,所以蕃育人民,刺今不然。”毛说的理论根据是《周礼·地官司徒》中的《大司徒》《媒氏》。《大司徒》列有遇灾荒时的十二条政策,其中第十条便是“多婚”,也就是让失去配偶的男女结合,以增长人口。《毛诗序》认为此诗就是刺卫国君主没有实行这一政策,使无夫无妻的男女不能结合,指出此诗与男女婚姻有关,而谓之为刺诗,今人多不取。其他各家之说,尚有“悯伤孤贫说”“齐桓公思恤卫说”“忧念征夫无衣说”“伤逃散之卫遗民说”等等。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卫风·有狐》是一首言情之诗。卫国经过动乱,人民遭受灾难,流离走徙,不少人失去配偶。有位年青寡妇,在路途中遇到一位鳏夫,对其产生爱意,很想嫁给他,但没有直接表白求爱之意,只在内心中有强烈的活动。故诗人托为此妇之言,以有狐在踽踽独行,思得匹偶,表白此妇对其所爱慕之人的爱心。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位女子担忧在外的丈夫没有御寒衣物而写的一首诗。高亨《诗经今注》:“贫苦的妇人看到剥削者穿着华贵衣裳,在水边逍遥散步,而自己的丈夫光着身子在田野劳动,满怀忧愤,因作此诗。”

有狐翻译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桥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的身上没衣裳。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浅滩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腰带不像样。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衣服我心伤。

有狐注释
1.狐:狐狸。一说狐喻男性。
2.绥(suí)绥:慢走貌。朱熹《诗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
3.淇:卫国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
4.之子:这个人,那个人。裳(cháng):下身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5.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通“濑”,指水边沙滩。
6.带:束衣的带子。实指衣服。
7.侧:水边。
8.服:衣服。
有狐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阶级剥削、阶级压迫,控诉社会不平等的诗。
全诗三章十二句,第一章写剥削者穿着华贵,在桥上漫步,妇人目睹此状,顿时联想到自己的丈夫无衣可穿,不禁忧伤。
第二、三章所写内容与第一章基本相同,只是把二、四句的末一字作了更换,把“梁”更换为 “厉”、“侧”,把 “裳”更换为 “带”、“服”。厉,渡口,河边水浅的地方。侧,河岸旁边。带,衣带。服,泛指衣服。虽然更换了字,但于意义上并无差别。只是在重章换字中一方面加深对剥削者穿得花枝招展,在河边附近洋洋自得地踱来踱去,进行深入揭露,无情鞭挞,起到深化作用;另一方面对丈夫的无衣也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这如同《七月》中写奴隶无衣时所说: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是同类笔法。本来“无衣”就全包括了,又重之以 “无褐”。褐,是粗布短衣,自然包括在衣之内。“无衣无褐”句,倘若把它译为现代汉语的话,就是没有衣服穿,连件粗布短衣都没有。如此重复,同样起到强调的作用。这是《诗经》中,尤其是国风中重章重调的一大特色。
狐狸,在人们心目中是十分狡滑的妖兽,徒有皮毛之类,《有狐》的作者以狐比剥削者衣着的华贵而逍遥自得,并从外表装束而透视其心灵的肮脏,不仅生动形象,而且也恰如其分。剥削者穿上华贵的衣服,游游荡荡,悠然自得,殊不知是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是建筑在奴隶辛勤劳动血汗基础上的。对这种狡如狐的剥削者,奴隶们怎能不厌恶呢?女奴不仅身受其苦,再看看自己的丈夫无衣可穿,怎能不发感慨,不为之气愤呢? 《毛诗序》所谓“刺时也”,也正是这种不平之慨,也正是对这种不平社会的揭露与鞭挞。由此可见,诗篇通过这一侧面暴露黑暗社会现实,还是相当深刻的。
从写作上来看,除了重章和比喻的运用而外,对比也是突出特色,诗中只是就衣着一端奴隶主与奴隶对比,前者衣着华贵,后者无衣可穿,在鲜明对比中寄寓对前者的憎恶与愤懑,对后者的同情与爱怜。
猜你喜欢

屈原《卜居

喜欢 () 热度:84℃

屈原《远游

喜欢 () 热度:25℃

屈原《九章·悲回风

喜欢 () 热度:78℃

屈原《九章·惜往日

喜欢 () 热度:17℃

屈原《九章·思美人

喜欢 () 热度:19℃

屈原《九章·怀沙

喜欢 () 热度:14℃

屈原《九章·抽思

喜欢 () 热度:16℃

屈原《九章·哀郢

喜欢 () 热度:25℃

屈原《九章·涉江

喜欢 () 热度:26℃

屈原《九章·惜诵

喜欢 () 热度:27℃
作者:佚名简介
佚名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 [佚名的诗]

最后一个字是狐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