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喜欢 () 热度:10℃ 标签: 秋来客去东阁抒情感慨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逍遥堂在徐州(今属江苏),即诗中所说的彭城。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辙送苏轼赴徐州任,在徐州住了一百多天,八月十六日苏辙离徐州,赴南京(今河南商丘)签判任。这两首诗作于当年七月。

诗句的注释

东阁(dōng gé ) : 东向的小门。《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后用以指宰相招贤的地方。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写景(xiě jǐng ) : 1.描绘景物。

抒情(Shu Qing ) : 1.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感慨(gǎn kǎi ) : 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上一句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下一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全诗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作者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的诗

猜你喜欢

义士扼素腕,感慨怀愤盈。

喜欢 () 热度:0℃

客雁秋来次第逢,家书频寄两三封。

喜欢 () 热度:0℃

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

喜欢 () 热度:0℃

东阁奉宾游,西园追宴喜。

喜欢 () 热度:0℃

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闲扉。

喜欢 () 热度:0℃

春至偏无兴,秋来只是眠。

喜欢 () 热度:0℃

日落昭阳殿,秋来长信城。

喜欢 () 热度:0℃

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

喜欢 () 热度:0℃

厌向殊乡久离别,秋来愁听捣衣声。

喜欢 () 热度:0℃

秋来菊花气,深山客重寻。

喜欢 () 热度:0℃
逍遥堂会宿二首赏析

  第一首是触景伤情,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前两句所写之景虽是徐州逍遥堂之景,却与十七年前他们在京师怀远驿所见之景酷似。苏轼《感旧诗》叙说:“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急速貌),始有感慨离合之意。”苏辙所说的共读韦苏州(韦应物)诗,“相约早退”,即在此时。《感旧诗》中又说:“自尔宦游四方,不相见者十尝七八。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这次逍遥堂的风雨声引起苏辙兄弟的“追感前约”,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而已。秋风秋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