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

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

喜欢 () 热度:33℃ 标签: 二月十年从来熙宁始复余日抒情感慨
"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逍遥堂在徐州(今属江苏),即诗中所说的彭城。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辙送苏轼赴徐州任,在徐州住了一百多天,八月十六日苏辙离徐州,赴南京(今河南商丘)签判任。这两首诗作于当年七月。

诗句的注释

二月(Er Yue ) :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

十年(shí nián ) : 形容时间长久。

从来(cóng lái ) : 1.亦作"从徕"。来路;由来;来源。2.历来;向来。3.从前;原来。

余日(Yu Ri ) : 1.闲暇时日。 2.多馀的日数。 3.犹晩年,馀年。 4.犹他日。

写景(xiě jǐng ) : 1.描绘景物。

抒情(Shu Qing ) : 1.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感慨(gǎn kǎi ) : 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

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上一句
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复移守胶西⑶,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⑷,不见者七年。
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下一句
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全诗
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作者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的诗

猜你喜欢

寒苦求道,历二十年。

喜欢 () 热度:0℃

欲借一尊酒,共叙十年悲。

喜欢 () 热度:0℃

荡子十年别,罗衣双带长。

喜欢 () 热度:0℃

饼即从来是面,造作随人百变。

喜欢 () 热度:0℃

文物宁堪老辈看,十年风雨不胜寒。

喜欢 () 热度:0℃

从来看顾兔,不曾闻斗麟。

喜欢 () 热度:0℃

义士扼素腕,感慨怀愤盈。

喜欢 () 热度:0℃

半日匆匆此驻轮,十年旧梦待温存。

喜欢 () 热度:0℃

辜负春风二月时,学宫日闭锦城西。

喜欢 () 热度:0℃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喜欢 () 热度:0℃
逍遥堂会宿二首赏析

  第一首是触景伤情,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前两句所写之景虽是徐州逍遥堂之景,却与十七年前他们在京师怀远驿所见之景酷似。苏轼《感旧诗》叙说:“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急速貌),始有感慨离合之意。”苏辙所说的共读韦苏州(韦应物)诗,“相约早退”,即在此时。《感旧诗》中又说:“自尔宦游四方,不相见者十尝七八。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这次逍遥堂的风雨声引起苏辙兄弟的“追感前约”,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而已。秋风秋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