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喜欢 () 热度:13℃ 标签: 中秋秋天离别中秋节月亮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解释

诗句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诗句的注释

中秋(Zhong Qiu ) : 即“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秋天(Qiu Tian ) : 1.秋日的天空。 2.秋季。

离别(lí bié ) : 分离,不能相聚。唐.陆龟蒙〈别离〉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也作「别离」。近分别,分袂,分手反团聚

中秋节(Zhong Qiu Jie ) : 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有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月亮(Yue Liang ) : 1.月球的通称。通常指其明亮的部分﹐故称。语出唐李益《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诗:"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

抒怀(shū huái ) : 1.抒发胸臆。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下一句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全诗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作者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的诗

猜你喜欢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喜欢 () 热度:0℃

结好在同心,离别由众口。

喜欢 () 热度:0℃

离别自古有,人非比目鱼。

喜欢 () 热度:0℃

风人重离别,行道犹迟迟。

喜欢 () 热度:0℃

离别在旦夕,惆怅以增伤。

喜欢 () 热度:0℃

不谓中离别,飘飘然远征。

喜欢 () 热度:0℃

离别信吾事,凄心相纚婴。

喜欢 () 热度:0℃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喜欢 () 热度:0℃

杯收天上月,人坐暑中秋。

喜欢 () 热度:0℃

支骨离别,垂思南隅。

喜欢 () 热度:0℃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欣赏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苏辙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苏轼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